「我总觉得不经思考、任凭杂然扩展的城市风貌,有时候看起来很美是因为,就像小鸟啄食花朵、猫咪以灵活的动作从高处跳下一样,虽然看似人类杂乱的污秽,其实是人类无意识中的美丽部分。
每当开始想做什么事的时候,一开始都是混浊的。
但不久之后会变成清流,在自然的运转之中静静的营生。」
——《喂~喂~下北泽》吉本芭娜娜
吉本女士笔下的主人公为了治愈心灵重创而搬到了这里展开新生活,渐渐形成了一条自己的路。
所以有些地域真的具有疗愈心灵的魔法吗?我相信使那些混沌化作清流的,并不是赏心悦目的风景或都市里淳朴的人情味,而是在停滞、无意识的状态下,通过隔绝过去的独处而寻找到新的舒展姿态。
为什么来下北泽?
有普通人为了救赎,有艺术家为了寻梦,有外国人为了淘中古货,有网红为了打卡人气店铺。
我虽没遭遇主人公那样沉重的打击,且厌恶并拒绝沦为从众打卡各式景点和网红店的旅行,但是也怀着微小的收获珍贵记忆和触发心智的期待。来到东京半年了,一直心心念念地想去并且成行了的地方下北泽好像算是第一个。
more
曾经觉得“溺水的鱼”这种网名真是矫情,但是现在仿佛能和那条鱼产生共鸣了,因为现在的自己就是这个样子吧。
鱼要是溺水了能逃去哪里呢。因为是鱼所以去了水之外的地方恐怕也活不下来。到这一步也是某种必然,没什么逃的必要,即便是用了排除法也终归是自己选出来的那个答案。
可能是因为没休息好,近期情绪也处于不健康状态,明明这个状态下随时哭出来也合情合理,但实际上没空悲伤也哭不出来。外加记忆力下降和思维迟钝,仿佛我所触及的空间都被无法驱散的浓雾包围着。
2019年过到现在,最显著的成长大概是理解范围又拓宽了。比如曾经不明白有的人明明知道该怎么做才是对的却仍然控制不住自己滑向危险的边缘。现在慢慢懂得了一切都有不是借口的原因。并不是我变得更慈悲心软或者更善于找答案了的缘故,而是自己身上发生了一些事,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任何人或事都不是有始有终有理有据那么简单。世界就是一群基本事件,沉入广阔动态空间的海洋之中,如海水般起伏。这样的起伏并不会完全按照某种规律来运行的。
记得J前两天给我留言说这一年因为精神疾病的缘故,学业耽误了很多,接下来是时候开始重振学业了。我觉得她已经很厉害了,这个程度的疾病还能维持得住没有被劝退真的很不容易。而我远远不到她那么痛苦,大体上也算是没病,我不应该任由自己继续束手无策下去了。
有很多事可以提前做,不必等到浓雾散去的时候才开始动手。
more
记忆的构筑和消失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如果经历被遗忘却没有留下任何存在的实体证据,那么这一段故事的讲述该以怎样的方式开场?
「在视线的交错之处」是一套以摄影为主体的作品。这个故事以几位不同年代生活工作于此的摄影师为核心调研线索,将真实资料与虚构叙事进行整合创作,我能够从中感受到了人、照片、城市、记忆、迁移的元素在不同时空下产生的一种微妙错位感。
失联友人唯一的照片
几位忘却的友人
more
1.
在杭州待过的最后的那些日子,距离现在已经快满一年了。但是那些记忆在我脑海里依旧崭新。去年三月,整座城市还在暮冬里,我每天清晨天光初晓就出门,穿过长板里和米市巷到大路上,与熙熙攘攘的人流擦肩而过到达公交站。巷子两侧的的早餐铺子总是冒着热气,德胜桥下的的京杭大运河永远平静一言不发,货船们缓缓地沿着苍蓝色的河水一路向北。
住的地方离上班的地方很远。
换乘的两趟公交大多数时候不准时,而且也很少运气好到有座位。整车人随着刹车和启动时不时前倾后仰,我和人们像鱼罐头里的小鱼一样地挤在一起,那时候无数次这样想,以后到了新的城市,一定要找个离家近的公司上班,然后这成了一个flag。
说到新的城市,3月29日晚和J、K两个女孩子一起去KTV唱歌,她们是我在杭州最好的朋友了。这算是一场给我送别的聚会。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午夜了,街道空空荡荡鲜有路人,夜色如磐,没有星星。在外面见到本来会一起的C和他的朋友,J说这是我在杭州的最后一天,他们很吃惊,问我们为什么没早点说,然后我们握握手告别。
我见过无数个子夜时分的杭城,那时的深夜总有得已或不得已的理由在街上游荡,不过这次与以往都不一样了。回住处后和K一起躺着,没怎么聊天但沉默却并不会觉得不自在,这是我们一贯的相处方式。音乐开着,陈鸿宇的嗓音。
第二天清晨,她送我到车站,我背着白色的帆布包拖着行李箱坐上了去南方的动车。我们说说笑笑,没有特别依依不舍但也并不意外,我不喜欢让离别变成一种充满仪式感的事情,因为我们一定还会再见,这样已经很好。也许她也这样觉得。
从杭州搬家到深圳,我很清楚有些东西不会消失,但另一些事情会随着这场搬迁真正地成为过去,我一点都不留恋。
more
再读黑塞的《悉达多》,与其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不如说是百感交集。也许初读时候的体验更多地来自于故事性情节的感动,而二刷时却是带着隐喻的前设去寻找某种答案。
顺便,后知后觉地发现悉达多的台词好多出自佛经典籍。黑塞对东方哲学中的「禅」的体验很深刻,但他对佛教的态度却并不是倡导人们去信仰,而是顺着这种宗教的辩证思维去独立寻找人生的意义。我不太喜欢给黑塞戴上神化的光环,给他冠以「伟大」、「精神导师」之类的崇高标签,因为我从阅读中所认识到的黑塞,是一位走下神坛的温暖的普通人。
大多数人都是在命运的胁迫下颠沛流离,终其一生都无法证得自身,而黑塞赋予了悉达多非常幸运(在我看来)的一生,通过出世与入世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最终达到自我的顿悟。但是顿悟的具体内容却含糊而开放,也许是印证了文中反复传递的观点:真正的智慧和真理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有片面的真理才能行诸于言辞,正如当佛陀宣讲关于世界的教义,他不得不把世界分为轮回与涅槃,虚幻与真如,痛苦与救赎。
当一个人有所追寻,他只会看到他所追寻之物。他之所以无所发现、无所获得是因为他只专注于他所追寻之物,因为他执迷于自己的目标。追寻意味着有了目标,而寻见则意味着自由、包容,摒弃一切目标。由于追寻过于急切,你将看不到许多眼前的事实。
越往下读越觉得,悉达多其实是释迦摩尼的另一重人格化身的拆分,不知道是否刻意如此安排,黑塞让这两个dopperganger在故事线中相遇,达成了奇特的体验「遇见另一个平行世界的自己」然后再分道扬镳。显而易见,佛陀的角色在这里带有一种权威性,「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不能。人们可以寻见智慧,在生命中体现出智慧,以智慧自强,以智慧来创造奇迹,但人们不可能去传授智慧。」 一个人可以选择了皈依佛陀,但也可以有不信仰的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复制的道路。作为一个佛教徒并没有感到被冒犯,反而对黑塞更加欣赏了。
智慧无法通过师从何人来获得,但过于急切执着地追寻智慧又将蒙蔽双眼。这是否意味着:1学习是无用的、2不该去刻意追求智慧?看到有人在评述悉达多时恰到好处地引用了Novalis的话:谁不把生命看成一个自我毁灭的幻影,谁就仍然被生命所困。 生命不该是一部赠与我们的小说,而是一部由我们制作的小说。
大概唯有全力体验当下,才是对充满寂灭意味的人生的解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节奏和步伐,把无常视为一种常态,很多问题或许就没那么害怕了。」
more
窃以为,畅游异国的最佳方式是提前做足了功课,而一旦出发后却能随心所欲。可能这种时候自我中心化的人格特别容易凸显,所以格外相信自己为自己定制的攻略,并且坚定信仰着按照自己的攻略去探索,才是把风景和带有个人特质的生命故事融合到了一起,从而有了独特的意义。
游槟城原计划的大致路线本来是:酒店【123,Lebuh Noordin, citel express】——汕头街——槟城博物馆——圣乔治教堂——甲必丹吉宁回教堂——维多利亚纪念钟楼——姓氏桥。
但是实际上的路线是:
汕头街——爱情巷——槟城基督教博物馆——圣乔治大教堂——维多利亚纪念钟楼——卧佛寺(泰佛寺&缅佛寺)——小印度街——甲必丹吉宁回教堂,当中还去码头预购了兰卡威船票,逛了手信店,在海边坐了长长的一小时吹海风&自拍。十分幸运,挑的酒店和打算去的地方都很近,只要步行就可以顺路将大半个George Town游遍。
爱情巷(Love Lane)是一条宁静祥和的小巷,游人不多,漂亮的老式中国店铺、南洋风情咖啡店和手工艺作坊一间挨着一间。无意之中乱入了一家超级棒的明信片作坊,老板和他的父亲是画师,店内出售的明信片均为店家亲手绘制的水彩作品印刷。父亲画了40年,专研风景画,儿子继承了父亲的手艺,除了画明信片外,为了增加收入还在店里经营出租自行车的业务。在众多漂亮的明信片里挑了两张寄给柳及和小雪,真的很难抉择,因为都太美了。
爱情巷41号现在是手工艺品小铺,最初是一家打金工作坊,曾经叫做兴源有限公司。其创始人邝雷兴老先生祖籍广东省台山,刚来槟榔屿时跟随椰脚街的一位打金师傅做学徒,经过勤俭而辛苦的工作, 他积蓄了一些资本后就自己开了一间打金工作室,娶了一位伍姓少女为妻,生了几个孩子,工作室慢慢地变成了个人家庭式作坊。五十多年的岁月里,邝老先生几乎每天都风雨无阻地来到爱情巷41号工作直至2011年辞世。他对自己的生意十分有热情,也对自己的事业成就很满意。
创始人邝先生家族合影
打金行工作人员合影
more
从槟城的轮渡码头乘船渡海到兰卡威(Lankawi)大约需要3小时,一天只有9:00 am / 2:00 pm两趟船,费用是70RM/人。
在槟城待了1.5天1.5 Days @ Penang.,已经习惯了满街裹着头巾的穆斯林妇女,但还没有看到过穿全套burqa只露眼睛的黑袍女子,而这艘如兰卡威的船上就有好多个。曾经从其他介中接触过相关知识,她们这样的装束代表了她们的绝对虔诚,同时也有可能是最极端的宗教分子。不过观察下来发现她们其实也和普通路人差不多,坐在我身边的女生(?)和她丈夫一起出游,一路上表现得很亲密,不知道是真心恩爱,还是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种状况(妇女出行必须由丈夫或者家人中的男性陪伴)。
兰卡威作为海岛度假圣地,相比起槟城,这个岛屿的画风更偏国际化。在滨海街道和酒吧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游客,餐厅里经营的是阿拉伯菜、泰国风味、印度菜和中华料理,其中以泰式和印式居多;而花费上由于商业化程度较高,店面多于摊点所以菜品基本上都要15RM往上。
此外,交通花销是本次出行的大头,兰卡威出游交通方式主要有的士、租车、租摩托和单车,租摩托和单车看起来有点危险,因为在每个风景区之间的路并非都是宽阔的大路,而且机动车司机驾驶风格十分粗犷,常有急刹车或者急转弯。而这边的的士是有专门的公司经营而非私人服务,在重要景点会有taxi service站点。在服务站可以查看各个景点之间的价格(通常是固定的),规则是上车之前谈好价格,有些地方(比如瓜镇)是先付钱再坐车,大部分时候都是下车后再结算。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