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灵合一的瑜伽体位法》读书笔记
在开头想坦诚地说,其实这本书里所介绍的大部分体式动作都是目前的我所无法完成的。
然而瑜伽的目的反正也绝不是解锁“把脚挂到头上”等扭曲身体的技巧或发照片在社交网路展示柔软的身体,而是要把练习体位法当作一种途径,达到保持心念稳定与平静。这样看来并不一定身体柔软度很高的人就能做到安住当下,解脱大部分烦恼。而且一些像“活在当下”之类的语句听起来很鸡汤,但实则根本不容易做到。这也是瑜伽士与体操选手的区别。
《瑜伽经》里讲,不断地练习与不执着,可以约束心灵的变化。
more
⬆⬆⬆来源:https://rokkosan.jp/
more
2021年也过完了。
今年也平安,没有染上コロナ,和往年一样总有那么些万念俱灰的时候,却也足够幸运地立即触底反弹。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年土星经过了一个完整的公转周期,回到了我出生时它在天空中所处的位置。很多人在经历土星回归后获得了完全不同的人生,我也不例外。
more
从新大阪车站出发,搭乘的JR特快电车穿过村落和河川、谷地与草木繁茂生长的重重山峦,终点是和歌山。
这一趟旅行是为了纪念和狗狗成为友人五周年。我们一起晒过很多太阳,吹过很多清新的风,呼吸过许多白昼与星夜,也一起经历过很多烦扰和困境,摧毁过很多常规和教条。这次依然符合我们一贯的风格,不刻意地精准绕开了大部分的推荐景点,一起收获了一些新的记忆。
和歌山市内人口稀疏,道路宽广安静,在这个结界之外的我们的日常生活是这样的:日月在空中接力狂奔,一日催赶一日,而我们每日又急又累。而这个普通的小城的慢节奏,将我们从平庸市侩的下坠中拯救出来。
more
上一次有迹可循的旅行还是2018年,这几年来都未曾特意跑到别处去看不同于身边的风景了。去京都也并非特意,两次都是因为入学考试。虽然最后去了别处的学校,京都的两间都没有合格,但现在想来觉得走上自己“该走的路”其实一点都不遗憾。
从东京出发,坐夜行巴士到达京都站需要7个小时左右。初秋的黎明时分,街道上还没有行人,微凉的空气裹挟着熹微日光,只有乌鸦们大摇大摆地觅食。京都真的是一个充满灵性色彩的地方,道路宽敞不如东京那般拥挤姑且不谈,无论朝哪个方向信步而行都能遇见神社和寺庙,每一口呼吸都像是在被疗愈。
more
因为觉得其实过去的每一年都特殊,叠加在一起反而显得很寻常,所以几乎不会去写年终总结。不过今年突如其来的疫病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我被动地开始学习在不同的生活方式的缝隙间寻找平衡,竟然也很快地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
除去今年有无数人丧生、失业、失学、难以维持生计让我想起来就窒息之外,刻意保持社交距离对我来说还挺理想的,而且减少通勤/化妆/不必要的外出和见面聚会联络还节省出不少属于自己时间。说起来,过去的某一个时期认识到自己并不属于社交动物,但必须认真social才会对我的工作/学业/生活有好处这件事也是发生过的。那时候也努力去尝试了,没有什么自我冲突和心态上的应激,做起来真的还挺顺利的,收获了新的好友,人际关系也成功更新了一波。自认为不是个缺乏个性的人,所以想把这种变化归功于柔软性吧。
柔软性应该也不是只属于我的特殊技能。
面团、水、泥浆都很柔软。即便是金属在加热后也能变软。本学期语言课的最后几天,高国先生在课上挨个问大家今年过得怎么样,我回答今年的步伐也很沉重,但是已经习惯了。过去的这一年里我也一如既往地珍视这份柔软性,再算上很大一部分好运气,才使得今年真正平安地度过了。
more
有一天做好一批Ebru拍了照发给毛掌门看,打出「希望能给你带来好心情」几个字又删掉了,换成了「気分転換」。
她看了后讲,虽然读不出这四个字,但是看了作品能完整地体会到我想传达的这种意境。她喜欢这个词。
今年的梅雨季节长得超乎往常,空气潮湿而阴郁,每一口呼吸都像是对烦闷的消极抵抗。东京尚在梅雨季末,上海早已经结束了连绵不绝的阴雨进入了猛暑。
more
想起周六上课时一件事。
c桑说如果「私の後輩になったら凄く嬉しいよ。」挂了c桑的视频电话后老头突然也来了句「やっぱり、先生の後輩になって欲しいなぁ」
也许老头只是出于多摩美比东造更好些才有这样的期许吧。但是一瞬间还是有些感动,因为换位思考的话,我估计会因为与有天赋且能干的人成为校友而感到荣幸。从「希望成为后辈」的表面意思来看,我却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和才能值得他们希望我来当他们的后辈。
想起一年前读了《山月记》,明明是冷静的文风叙事,却也能直击内心。印象最深的是诗人既渴望干出一番大事业,又害怕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天赋不足,最终在蹉跎中羞愤过度变作老虎隐居在山林中。
more